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帝祭祀研究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晚清时期

何炳武主编

    
  晚清是一个动荡剧变的时期,中国人对黄帝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新认识。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列强的侵略面前,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有识之士大声呼唤改革。先是有洋务派积极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其次是维新派主张效法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立主立宪来拯救衰亡。随着变法运动的失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只有推翻君主专制,只有充分吸纳近代民主与科学,才有出路。在义和团运动之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已能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考虑自己民族的前途,把民族主义与御侮图强和社会革新结合起来,与近代国民意识的引进与宣传结合起来,如有人说:
  吾言民族主义,何以必推源于法国大革命?曰:民族主义为专制政体不相容者也。民族主义之大目的,在统一全族以立国。然兹所谓统一云者,志意的统一,非腕力的统一也。……若专制政体,则何有矣[1]。
  邹容说得更为透彻:
  中国黄龙族之下,有一种若国民,非国民,若奴隶,非奴隶。……谓其为国民乎?吾敢谓群四万万人而居者,即具有完全之奴颜妾面,国民乎何有?尊之以国民,其秽此优美之名词也孰甚?若然则以奴隶界之,吾敢拍手叫绝曰:“奴隶”者,为中国人不雷同、不普通、独一无二之徽号[2]。
  意思很清楚,新的民族国家,要对内争取国民应有的权利,要有独立的人格与主人翁意识。也就是说,只有在自由、平等、人权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新式的民族国家。
  在这种民族、民主思潮的激荡之下,原有的种种观念都在发生变化。从祭祀上看,原来每一个朝代,都要在祖庙中祭祀各自的始祖,每一朝代君主的祖先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所以当宗庙的神主牌位被更换,那就意味着国家已灭。但从新式的民族观念来看,国家绝非一家一姓之私产,它应该为全体国民所有,也就是为全民族所有。
  当时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中华民族象征的时候,他们认为黄帝就是中国民族的“始祖公公”。1903年夏天,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元论”,毫不讳言这是效仿日本立国以神武天皇纪年,用以唤起国人的民族自觉。他说:“凡一民族,不得不溯其起源。为吾四百兆汉族之鼻祖者谁乎?是为黄帝轩辕氏。是则黄帝者,乃制造文明之第一人,而开四千年之化者也。故欲继黄帝之业,当自用黄帝降生为纪年始”。[3]同时,《江苏》杂志第3期刊登了“中国民族始祖黄帝像”,并公开改用黄帝纪元。稍后,又有《黄帝魂》一书的辑印和“黄帝传”在《中国白话报》上的连载。广泛流传的陈天华编写的《猛回头》、《警世钟》两个小册子,也歌唱黄帝为“始祖公公”,并且也刊登了黄帝像。1905年,宋教仁即将此像刊印于《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并撰写《纪年之意义》、《中国新纪年》等文章和书籍。《国粹学报》也连载黄节撰写的《黄史》,力主“黄帝第一甲子纪年之说”。其中,宋教仁为黄帝像的题词:“起昆仑之顶兮,繁殖于黄帝之浒。借大刀与阔斧兮,以奠定乎九有。使吾四万万之同胞兮,尚无数典而忘其祖!”正抒发了当年人们所共有的民族感情。
  晚清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宣扬黄帝精神以增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念。他们认为,在西方文明尚未形成的时候,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开创了中华文明,完全有理由相信,凭借中华民族的智慧,我们必然要渡过目前的难关,从落后挨打的弱国变成独立自尊的强国。
  既然黄帝时代中国文明已经达到如此辉煌的程度,那么为什么中国在近代会沦为列强侵凌的对象,受尽屈辱?当时的学者们指出,主要是因为黄帝精神在秦汉以后被败坏了,被专制政权和民族压迫所磨灭了。秦汉以后的学术非“君学”即“异学”[4]。“君学”以帝王专制统治为核心,排斥民本思想的发展,“异学”鼓吹种族压迫,打击中华民族对本国文化的信念。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中国既不可能发展出现代西方的民主观念、民族观念,学术自身也越来越脱离实际,不能上升为科学的形态。因此,要反对专制政权,反对民族压迫,要复活中华民族的真正精神。黄帝精神吸引着人们为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为结束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这一特殊的时期,祭祀黄帝成为爱国志士表达救亡图存的方式。丘逢甲是一个典型。丘逄甲,字仙根,号沧海。台湾省漳化人,出身望族。光绪十五年进士。为清朝兵部主事。他又是近代台湾著名的爱国诗人,梁启超称他为“诗界革命之巨子”。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中国失败后,腐败的清朝政府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丘逢甲向清朝政府提出抗议,并刺破手指写出血书:“拒倭守土” 四个大字,召集士绅联名据理力争,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拒绝。他率领“八千弟子”奋起抗日。经费困难,他“倾家财以为兵饷,不足则乞诸义士以助之”,“人自为战,家自为守”,与侵略者浴血奋战20多昼夜,终因孤军作战、弹尽粮绝而失败。失败后,回到广东梅县,写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如他在万分悲愤之时写道:
  如此江山竟付人,干戈留得苦吟身。
  乱云残岛开诗境,落日荒原泣鬼邻。
  埋碧可怜黄帝裔,杀青谁作素王臣。
  请将风雅传忠义,斑管重回故国春。
  谁非炎黄之子孙,九天忍令呼无门。
  上书宰相毁苛约,此义己比昌黎君。
  百年万事半颠倒,中外约章那可遵。[5]
  面对失地赔款的国耻,诗人无限愤慨,乃以炎黄子孙的身份揭示民族大义,呼唤中国人起来反对不平等条约。丘逢甲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陕西祭扫黄帝陵,并写下诗抒发爱国之情。他在一首五言律诗《落叶恋根本》中写道:
  天下万山祖,其名曰昆仑。
  昆仑有南支,万里趋越门。
  人生亦有祖,谁非黄炎孙?
  归鸟思故林,落叶恋本根。[6]
  此外,还有秋瑾、梁启超等爱国志士用诗词的方式对黄帝进行了心灵上的祭拜。
  秋瑾(1875~1907),字璇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鉴湖原称镜湖,在浙江绍兴离城数里外之跨湖桥一带。相传黄帝曾铸镜于此处)、汉侠女儿。她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曾以“巾帼英雄”四字相赠。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留下了一首首笔调雄健、感情奔放的壮丽诗篇。在秋瑾的诗歌中,常有以轩辕黄帝为旗帜、号召人们团结起来共同革命的诗句,表现了伟大的女革命家爱国主义的炽热情怀。她得知吴樾因反对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骗局,在北京火车站谋炸出洋考察宪政的大臣而牺牲的消息后,十分悲痛,作诗悼念:
  死殉同胞剩血痕,我今痛哭为招魂。
  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7]
  她的《黄河源溯浙江潮》[8]和《宝刀歌》[9]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黄河源溯浙江潮
  黄河源溯浙江潮,卫我中原汉族豪。
  莫使胡奴留片甲,轩辕神胄是天骄。
  宝刀歌
  汉家官阙斜阳里,五千余年古国死。
  一睡沉沉数百年,大家不知做奴耻。
  忆昔我祖名轩辕,发祥根据在昆仑。 
  辟地黄河及长江,大刀霍霹定中原。
  痛哭梅山可奈何? 帝城荆棘理钢驼。
  风番回首京华望,亡国悲歌涕泪多。
  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
  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
  主人赠我金销刀,我今得此心雄豪。
  赤铁主义当今日,百万头颅等一毛。
  沐日浴月百宝光,轻生七尺何昂藏!
  誓将死里求生路,世界和平赖武装。
  不观荆轲作秦客,图穷匕首见盈尺。
  殿前一击虽不中,己夺专制魔王魄。
  我欲只手援祖国,奴种流传遍禹城。
  心死人人奈尔何,援笔作此宝刀歌。
  宝刀之歌壮肝胆,死国灵魂唤起多。
  宝刀使骨熟与俦? 平生了了归恩仇。
  莫嫌尺铁非英物,救国奇功赖尔收。
  愿从兹天地为炉阴阳为炭兮,
  铁聚六州,铸造出千柄万柄宝刀兮,
  澄清神州,上继我祖黄帝赫赫之威名兮,
  一洗数千数百年国史之奇羞。
  《黄河源溯浙江潮》和《宝刀歌》,均为秋瑾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所作,前诗以战斗的激情,呼唤黄帝子孙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捍卫祖国领土的壮志。《宝刀歌》以中华民族人文先祖轩辕黄帝升天辟地、缔造中华的伟大业绩,和眼前国破家亡、满目疮痍的凄凉景象相比,得出“誓将死里求生路,世界和平赖武装”的结论,昭示了诗人此诗之写作意旨。诗的最后六句,以大胆的想象,寄希望于神州大地布满宝刀,斩尽所有来犯之敌,从而“上继我祖黄帝赫赫之威名兮,一洗数千数百年国史之奇羞”。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论家。他的政论文章通俗晓畅,笔锋犀利,饱含感情,极有感染力:他的爱国思想充满着激情、创意和启迪,他具有非凡的号召力,在维新变法宣传活动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黄帝四首》[10]通过追忆黄帝的功德,号召中华子孙不忘祖先,并继承和发扬祖先的伟大精神,以促成中华的再次复兴。
  黄帝四首
  赫赫我祖名轩辕,降自昆仑山。
  北逐獯鬻南苗蛮,驰驱戎马间。 
  扫攘异族定主权,以贻我子孙。
  嗟我子孙勿忘勿忘乃祖之光荣。
  温温我祖名轩辕,世界文明先。
  考文教算明历元,还将医药传。
  科学思想寻厥源,文明吾最先。
  嗟我子孙遗传继续乃祖之光荣。
  巍巍我祖名轩辕,明德一何远!
  手辟亚洲第一国,布地金盈寸。
  山河锦绣烂其明,处处皆远念。
  嗟我子孙保持勿坠乃祖之光荣。
  绳绳我祖名轩辕,血胤多豪俊。
  秦皇汉武唐太宗,寰宇威棱震。
  至今白人说黄祸,闻者颜为变。
  嗟我子孙发扬蹈厉乃祖之光荣。
  光绪三十四年(1908),陕西省民主革命力量在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影响下不断发展壮大。井勿幕三次由日本回陕,首先召开了一次陕西同盟会会员大会,成立了陕西分会,选出李仲特为陕西分会会长。重阳节前,同盟会陕西分会在西安大雁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决定重阳节祭扫民族祖先轩辕黄帝陵,推定郭希仁、张赞元起草祭文,并约会邻省在陕会员,一同前往祭祀。经过严密安排,这次重阳节祭祀顺利进行。参加祭祀的有陕西16人,四川7人,甘肃、山西各3人,广东1人,共20多人。这次祭祀的祭文如下:
  维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五年九月重阳日,玄曾孙某某等谨以香花清酒牲肴之仪,敬献于我皇祖轩辕黄帝之墓前而泣告曰:惟我皇祖,承天御世,钟斋孕灵。乃圣乃灵,允文允武。举修六府,彰明百物。翦蚩尤于涿鹿,战炎帝于阪泉。挥斥八埏,疆里万国。用是奠基中夏,绥服九州,声教覃敷,讫于四海。凡有血气,莫不尊亲。自是以后,圣子神孙,历世相承,尧舜以禅让缉熙,汤武以征诛定乱,洎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皆能仰承遗绪,奋厥声咸,镇抚百蛮,光宅九土。其间偶逢衰替,暂堕纲维,秽丑跳梁,蛮夷猾夏,然皆历时未几,族服厥辜,弃彼毡裘,袭我冠服。我民族屡蹶屡振,既仆复兴,卒能重整金瓯,澄清玉宇者,莫非我皇祖在天之灵,有以默相而祐启之也。迨至前明甲申之岁,国运凌迟,建州虏夷,乘我丧乱,驱其胡骑,入我燕京,盗踞我神器,变乱我衣冠,侵占我版图,奴役我民众。神州到处,遍染腥膻,文化同胞,备受压迫。剃发令下,虽圣裔犹莫逃;旗兵驻防,遍禹迹而皆满。又无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二百年之惨痛犹存,十八省奇耻未湔已也。且近年以来,欧美民族,对我环伺,各欲脔割大好河山,而满清政府恣其荒淫,不恤国耻。殷忱之士,义愤填膺。近有执义帜而起者,粤东如陆皓东、郑士良、孙逸仙;湖南如马福益、黄克强、唐才常,均矢志盟天,力图恢复。某等生逢艰巨,何敢后人!乃集合同志,密筹方略,誓共驱除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权,建立共和国体,共赴国难,艰巨不辞。决不自私利禄,决不陷害同人,本众志城城之古训,建九州复分之义师。伏望我皇祖在天之灵,鉴此愚衷,威神扶佑,以纾民生之苦,以复汉族之业。某等不自量力,竭诚奉告,不胜惶愧煎灼,郁结悲祷之至。尚飨!
  同盟会的这次黄帝陵祭祀,是对清朝统治者的宣战,是同盟会革命运动深入和发展的标志。同盟会员表达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志向,并誓言共赴国难,艰苦不辞。这次祭祀增强了同盟会的凝聚力,并为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注解:
  [1]余一:《民族主义论》,《浙江潮》,1903年,第1期。
  [2]邹容:《革命军》,中华书局,1958年。
  [3]刘师培:《黄帝纪元论》,《国民日日报汇编》第一集,上海东大图书译印局,1904年。
  [4]章太炎:《诸子学略说》,《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第285页,中华书局,1977年。
  [5]转引自何炳武、刘宝才主编:《黄帝陵志》,第224页,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6]同上。
  [7]转引自何炳武,刘宝才主编:《黄帝陵志》,第225页,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8]转引自何炳武,刘宝才主编:《黄帝陵志》,第225页,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9]何炳武、姚敏杰编注:《历代咏黄陵诗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
  [10]转引自何炳武、刘宝才主编:《黄帝陵志》,第225页,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黄帝祭祀研究/何炳武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03

您是第 位访客!